更多
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 | 网站地图 | 繁体中文
全国服务热线:4008-400-880   
您的位置:首页>网站建设中心>政府、金融、机构  
黄陂政府--木兰传媒网

黄陂(木兰传媒网)

    一、基本情况
    黄陂置县于北周大象元年(公元579年),至今有1428年的建县(区)史。1983年由孝感地区划归武汉市,1998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区。区域面积2261平方公里,人口113万,辖19个街乡镇场。
    在武汉市格局中,黄陂是最大的新城区,面积占全市的1/4,人口占1/8。2006年,全区实现生产总值99.3亿,财政收入9.01亿,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8060元,农民人均纯收入4448元。2005年,在全省76个县(市、区)区域经济综合实力考核中排名第八;2006年,在全省76个县(市、区)区域投资环境竞争综合考评中排名第四。
    二、独特优势
    在武汉市乃至中部崛起大格局中,黄陂有四大独特的优势:
    第一,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。黄陂与武汉中心城区七桥相连,境内京广、京九铁路、318国道,天河国际机场与长江黄金水道构成立体交通“金三角”。特别是南部地区,境内巨龙大道、川龙大道把天河国际机场、阳逻深水港和已经规划正准备建设的亚洲最大铁路编组站——汉北铁路编组站连成一体,站在南部地区的中心位置盘龙城开发区,西距天河国际机场3公里,东距阳逻深水港21公里,北距汉北铁路编组站4公里,南接盘龙大桥与武汉中心城区8公里。这样的交通和区位,不仅在武汉市内独一无二,即使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也很少见。
    第二,巨大的发展空间。全区2261平方公里的面积,且依托武汉特大城市,绝大部分尚处于未开发状态。在当今城市空间爆满,国外工业和国内沿海企业向内地转移,城市居住、人口向郊区转移,人们生活方式向回归自然转移的过程中,黄陂都是难得的空间载体。
    第三,独特的生态环境。依赖大自然的恩赐,加之黄陂人民坚持不懈的努力,黄陂初步形成了“四大生态体系”:一是以北部木兰生态旅游区为核心的山水生态体系。这里面积947平方公里,有武汉境内最高的山,最洁净的湖,最大的森林公园,最多样化的动植物种类,幽、奇、险、秀集于一体。二是以南部滨湖为核心的湿地生态体系。这里面积大约150平方公里。三是以前川中心城为核心的城镇生态体系,城区绿化、景观道路绿化,外围林网绿化等,形成一定特色。四是以东西部高效农业示范区为核心的生态农业体系。近几年黄陂调整农业结构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生态农业、都市农业。以自然生态为主体,以人工生态为补充的大生态环境已成为黄陂最具竞争优势、最具持续发展能力的一个靓点。近几年,黄陂的大气环境质量常年在国家一级标准以上。其中,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日均值为0.065毫克/立方米,比国家一级标准0.12毫克低46%;二氧化硫日均值为0.005—0.019毫克/立方米,比国家一极标准0.05毫克/立方米低92%—99%,主要水系水质均在国家二类以上。
    第四,底蕴深厚的人文优势。境内三大知名文化源头汇集。一是殷商盘龙城文化,距今3500年,被专家学者论证为“华厦文化南方之源,九省通衢武汉之根”。二是木兰文化,由南北朝时期巾帼女英雄花木兰代父从军故事演绎而来。三是“双凤亭”二程理学文化。为纪念北宋理学家程颢、程颐出生地而修建的“双凤亭”就屹立在前川鲁台山,这里留下了很多二程幼年时代的传说。这些文化因得到世界的广泛认同而享有较高的知名度。除此之外,黄陂还是一块红色的土地,这里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的诞生地,是新四军第五师的政治、军事指挥中心。这些都赋予黄陂厚重的文化色彩。
这四大优势是黄陂独有的、彰显个性魅力并将持久发挥作用的核心竞争力。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,四大优势将越来越发挥重大作用。
    三、发展状况
    从发展阶段、发展进程来把握,我们认为,黄陂正处于大发展的起步阶段。
    第一,黄陂大发展的基础已经铺就。近四年来,黄陂在基础建设和环境改善上采取了四大手笔:一是从2001年开始,斥巨资10亿元修两桥两路,即盘龙、滠水大桥,川龙、巨龙大道,使黄陂与武汉中心城区“七桥”相连。其中,黄陂前川到武汉中心城区不到半小时车程,盘龙城开发区到中心城区不到5分钟车程。黄陂在地缘上与武汉市更紧密地联在了一起。二是从2003年开始,用两年时间完成了农村水电路讯配套工程,目前全区水泥路基本实现“村村通”;广电讯综合覆盖村村通100%。兴水利、除水患基本解决了防灾抗灾问题。人流、物流、信息流在黄陂已经畅通无阻。三是从2000年开始,用三年时间完成了全区国有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,大批国有集体资产(包括存量土地)虚位已待,形成了广阔的投资空间。四是2004年投资27亿元启动天河机场二期航站楼扩建工程,工程完工后,年起降飞机将达到12.2万架次,承载客流量1300万人次,货物32万吨。除此以外,我区在软环境上也有很大改善,如行政机构改革已经启动,市场化运作的招商机制已经建立,等等。
    第二,黄陂大发展的序幕已经拉开。近5年,黄陂新引进项目558个,到位资金近100亿元人民币。特别是工业、物流业、房地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势头强劲。近两年,尽管国家实行紧缩的宏观调控政策,但项目仍在加速向黄陂集聚,2006年全区新引进项目96个,其中投资500万元以上的38个,投资额近80亿;新开工、新投产项目98个,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0个。这个局面在黄陂历史上是没有的。
    第三,黄陂大发展的成就已开始显现。这集中反映在财税增长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上。据查证,自新中国成立以来,黄陂财政收入过亿元用了46年,由1亿元到2亿元用了6年,由2亿元翻番到4亿元仅用2年。2006年又由7.11亿元增到9.01亿元,这个增长幅度在武汉市13个城区中列第一位。以农民为主要标志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近三年平均保持了9.3%的增长速度。
    四、重点区域
    近几年,我们不断深化区情认识,在优化区域分工上狠下功夫,已经规划形成了四大强势经济板块,即南部经济发展带、中部前川卫星城、北部木兰生态旅游区、东西部高效农业示范区。
第一,南部经济发展带:这一块面积约566平方公里,辖7个街镇场,人口23.2万。正在建设的重点项目有:天河机场扩建(市级),长江乐园(市级),“一主三化”示范区(市级),盘龙开发区(省级),横店、滠口工业基地(区级)及部分房地产,滠口8000亩现代制造业支撑基地。今年计划启动天河90平方公里航空城建设(市级)。整个南部经济带的发展重点主要是现代制造业、现代物流业和房地产业。在城市经济发展带动下,这一区域城市化步伐正逐年加快。
    第二,北部生态旅游区:面积约947平方公里,辖6个乡镇、1个管理处,人口37.4万。山场90.5万亩,林地74.5万亩,水面38.6万亩。这里有武汉境内最高的山、最洁净的湖、最大的森林公园、最多样化的动植物种类。木兰湖水域面积3.6万亩,素山寺(1.2万亩林场)为国家森林公园;木兰山(2.5万亩林地)已经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,正在申报非物质遗产公园。全国生态论坛会议专家称之为武汉市“绿色屏障”、“天然绿谷”、“城市氧吧”。规划设计“一线八景”,已开发形成6个景区,其中3A景区2个。目前已具备一次性接待1万游客吃、住能力,有宾馆、饭店61家,其中星级以上宾馆9家。这一区域,原则上不发展制造业。
    第三,东、西部高效农业示范区:面积约600平方公里,辖4个街镇,人口约30.5万。东部以5万亩粮食基地(省级)为代表;西部以谦森岛庄园经济(国家级)为代表,集专业化生产、现代化经营、企业化管理为一体,是生态农业、科技农业、设施农业、观光旅游农业示范区。
第四,中部前川卫星城:总面积148平方公里,其中规划城区面积34平方公里,人口18.8万。重点发展城市经济,建成黄陂政治、金融、贸易、文化中心。
     五、重点产业
    (一)农业仍是黄陂的基础产业
    2006年农业总产值48.01亿元。重要基地有:武湖“一主三化”示范区,六指5万亩农业综合开发工程,“天种”瘦肉型出口牲猪种子繁育基地,蔡店、姚集、王家河、前川“芦笋基地”,谦森岛黑李、白灵菇示范基地,木兰品改肉牛养殖示范基地,长岭苗木花卉基地,罗汉兆丰科技农业园。
全区以基地为依托,已初步建立起七大龙头带动的农业产业链,即:以天种集团、大地家禽制品公司、精武鸭颈公司为龙头的畜禽产业链;以木兰天池、古门山景区为龙头的农业生态旅游产业链;以中排粮油公司为龙头的优质粮油产业链;以味来食品、汇龙源公司为龙头的蔬菜、芦笋产业链;以石门山天然食品公司为龙头的葛根产业链;以武汉维生种苗、谦森岛庄园为龙头的茶果、苗木、花卉产业链;以武汉大东门水产贸易公司为龙头的水产产业链。
    (二)工业正在成长为主导产业
    编制完成了制造业发展规划,初步建立形成了以纺织服装、钢结构、机电制造、汽车零配件、生物制药及食品加工为主的盘龙城工业基地;以临空产业、物流及协作配套的相关产业为主的武汉航空物流港新城工业基地;以农产品加工、服装和家居为主的武湖工业基地;以新型建材、精细化工、轻工机械为主的滠口工业基地;以大运量重型工业、仓储和物流服务为主的横店工业基地;以钢铁、医药、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前川工业基地。今年又启动了滠口刘店工业组团的建设,这个组团位于南部经济带的巨龙大道与岱黄高速、京广铁路交汇处,规划面积8000亩,过去属国营渔场的生产用地。核心区域830亩的招商工作已经启动。规划中的汉口解放大道延长线将穿过这里。这里将作为现代制造的核心基地,严格控制其它产业进入。在工作的重点上,我们的思路是积极培养支柱产业,抓重点、抓骨干。制造业抓精功,精功的投资规模2.8亿,生产规模(销售)5.8亿。重工业抓远钢,目前投资3.5亿,二期还将投资8.5亿,全部投产后年生产能力70万吨,税收在2亿元左右。轻工业抓佳海,主导产业服装,已协议入驻企业200多家。
    (三)现代物流和房地产业正在成为新兴产业
    利用天河国际航空港、阳逻深水港和正在兴建的亚洲最大铁路编组站——武汉北铁路编组站三大交通运输枢纽,全区正在规划90平方公里的武汉天河航空城和武湖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,正在规划横店、滠口铁路物资储备运输港。其中,武汉天河航空城拟采取政府主导、企业运作、利益共享,实现多赢的开发思路,由国内外大型企业投资打造基础平台,目前招商运作已经启动。同时,黄陂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生态环境,吸引房地产业迅猛发展。目前,在武汉排名前十位的房地产企业已有6家进入黄陂,已开工面积298万平方米,已竣工面积143万平方米。
    (四)旅游文化产业正在成为升起的朝阳产业
    黄陂旅游资源丰富,文化底蕴厚重,找准文化与旅游的结合点,借文化助推旅游,这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。现在这一目标已初步实现,全区正在打造三张文化名片、开发一线八景旅游格局。“三张文化名片”即殷商盘龙文化、双凤亭二程理学文化、木兰文化。“一线八景”即:木兰山、木兰湖、木兰天池、古门山、清凉寨、云雾山、大余湾、天子山。目前已建成开园5个,正在建设的2个。以一线八景为主体,以“农家乐”乡村旅游为补充,带动吃住行、游购娱整体发展的旅游产业正日益壮大。2006年,除“一线八景”旅游景区外,全区有3个以旅游休闲为主导产业的乡镇,有专业休闲旅游村湾8个,休闲山庄和休闲农舍300多家,直接和间接吃旅游饭的超过4万人。2006年,到黄陂旅游的人数420万人次,旅游综合收入突破5亿元。同时,旅游与文化相得益彰,旅游带动文化产业,形成了良好的势头。目前,黄陂正在兴起的文化产业有五大项目:一是影视基地拍摄产业。秀丽的风景,众多的人文景观,为影视拍摄提供了天然的背景。目前已经在黄陂拍摄的影视作品有《至高利益》、《怦然心动》等大型电视连续剧,由邓一光执笔的大型电视连续剧《花木兰》即将在黄陂实景拍摄。二是历史遗迹文化产业。拟建殷商盘龙城博物馆、双凤亭主题公园,申报木兰传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去年5月联合中央电视台成功举办大型音舞诗画《木兰山组歌》,今年5月将进一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汇报演出。三是会展文化节。已成功举办了七届木兰旅游文化节,今年4月26日将举办第八届(草原)木兰旅游文化节。四是地方文化演艺产业。黄陂是楚剧之乡,区楚剧团被列为全省重点剧团之一,近年来精心编排了大型传奇楚剧精品《少年花木兰》,已经成功的走向市场,现在正在策划《少年花木兰》动画连续片。已报国家广电总局审定待制。五是民俗工艺文化产业主要是泥塑制造。